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cn/newspapers/20130701000318-260102"

船長多、校長多、廟多,顯現小琉球人出外維生、乞天求生的艱難,但如此困境卻孕育出黃慶祥口中的「桃花源」。黃慶祥說,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,我心中的桃花源,就是曾經體現在小琉球『人情』上的那個境界。」
相互照應 種田、捕魚都一樣
黃慶祥講,小琉球種田插苗必須趁梅雨季空檔,「因人手有限,大家先集合,早上種你家的田、下午種我家的田」;收花生時,「女主人在中午請吃番薯籤,一鍋是咸的、一鍋是甜的,幫忙的村民聚在樹下吃,這樣的經典畫面,我至今難忘。」還有,漁船進港后,媽媽們把賣相較差的魚扛回家刣(殺魚)后,從左右鄰居分到遠房親戚,「我家的船回來后分魚、你家的船回來后也分魚,過去每戶的船就是琉球人的大冰箱,一年到頭有魚吃。」
琉球人因相互照應形成自成一格的用語、民情。黃慶祥舉例,如這次廣大興28號遇上的海上劫掠,「琉球討海人幾乎十之八九都遇過,這在琉球話叫做『牽去』。」他說,「我爸一生就被『牽去』菲律賓、印尼共四次;我弟也被『牽去』過巴 布亞新幾內亞。」
迎王一到 小琉球人必返鄉
黃慶祥又講,要瞭解小琉球,一定要知道「迎王」習俗。他說,「三年一科」的迎王是小琉球人時間計算單位,「像我媽還記得民國六十八年迎王是農歷九月十二日」,至于家里實際搬到東港幾年,「只記得小妹阿霜當年是國小三年級、然后國中三年級、高中三年…要這樣一路算下去。」黃慶祥指,「迎王一到,小琉球人全到。有一年一架從峇里島回來的飛機(注:峇里島是臺灣海外重要漁業基地),上面九成是要趕回迎王的小琉球人,幾乎是專機了。」


關鍵字標籤:杉板灣小琉球民宿